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市相比,乡村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区治理、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既是补短板、强弱项的迫切需要,也是由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扩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凸显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安排,涉及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方方面面,特别突出地将乡村作为与城镇平等并行的经济社会空间进行统筹规划,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的重点。要坚持农业与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的各项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广,具有长期性,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特别是各地市县领导,战略一出,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落实好中央政策,如何在空间上落地,又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推动。结合工作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乡村振兴的战略内涵
1、乡村振兴的新要求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之一,已经写入党章,工作部署将陆续的全面启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委将共同推进。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振兴。涉及到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生态保护、乡村建设,政治建设、党组织建设等领域。不能单从某一个角度考虑。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人居环境的美丽、文化的复兴、人气的集聚、以及政治组织的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等, 乡村振兴应分区分类施策、示范分期推进。我国乡村面广量大,丰富多彩,既有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一般地区和纯农业地区的区别,也有山区、丘陵、平原等形态上的差异,乡村振兴必须根据区域的差异化分区分类制定发展策略。
2、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乡村振兴是在以往乡村发展建设理论基础上的战略升级。尤其在模式、发展、建设方面呈现了新时代的新亮点。 发展模式方面,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到“城乡融合”的新阶段。优先发展方面,从“农业优先发展”转变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思路。乡村建设方面,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将发展到“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二、如何振兴乡村
乡村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受重城轻村观念影响,导致对乡村的投入不足和不平衡,由于缺乏协调,有些项目存在重复建设、互相冲突的问题;发展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模仿城市的做法使乡村环境和生活遭受冲击和破坏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振兴乡村?
1、乡村振兴的愿景 中国自古是乡村社会,人们安居乐业。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代乡村美好意境的写照。今天提出振兴乡村,是要乡村功能完善、人居环境美丽宜居,各具特色,还要达到乡村发展有人气、有活力,适合生产生活“诗意栖居”的美妙意境。
2、优化乡村布局
乡村振兴不能脱离城镇化的大背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同地区的村庄会出现分化,不可能所有村庄都振兴。乡村振兴不能简单按行政单位,按照所有村庄全方位实施。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要素,依靠有活力、有资源、带动力强的村庄,因地制宜地采取小集中,大均衡的模式有效推进,从而带动乡村全面发展。部分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应退宅还田还林,恢复生态,实施生态治理。
3、多用乡土办法 多用自然的办法。
多用一些尊重气候、自然,就地循环、环保的自然办法,巧妙解决问题;多用传统的办法。多用根据生产生活经验长期形成的传统办法,学习传统的精髓,它们经得起检验,更适合乡村;多用中医式的办法。多用系统调理,针对具体问题的针灸式,植入式中医办法;多用长期在乡村建设中形成的适合农村建设智慧的乡村土办法,少用洋办法。
4、综合全面发展 产业找准。
乡村产业重点要基于更高效、更生态、更智慧的农业;其次应该注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针对有工矿、商贸、旅游基础的乡村,要更好地发挥,但不要村村搞旅游,村村搞工业。 环境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逐步完善;环境要干净、整洁;风貌要美丽而有特色;乡村环境还要有意境,达到诗意栖居,乡村要建设的比城市更让人向往。 文化自信。未来乡村要让大家有乡村自信,把乡村文化挖掘出来,特色彰显出来。 回归乡村社会朴素人情美。
5、激活乡村的力量
我们要激活乡村发展的力量,培养乡村能人,培育集聚人气的产业形态;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给予式的帮助,而是要把乡村人的利益考虑好,调动乡村人的积极性和热情;要把他们的思维方式摸透,遵循他们的思路去引导,激活他们的创造力,自下而上,上下联动;要多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特别注重一些适龄人口的需求,多给予其发展机遇,政策上给予支持,激活自身造血能力。
6、整市(县)推进
1、摸清家底 从市县域范围内摸清村庄实际情况,对基本情况做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为下一步乡村空间规划指引和管控打下扎实基础。
2、分区指引 充分尊重现状不同的用途和功能,不轻易改变用途。 根据地形、经济、文化分区。根据县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分区分类的思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分区管控,分类施策。并根据生产、生活、生态划定。按照生产、生活不同的功能,充分挖掘和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布点和各项设施配置的需求,梳理规划新的分区,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3、梳理乡村空间体系 点、线、面结合。乡村发展是点线面的结合,有重点有一般、有积聚也有放松,才能更有机地发展。梳理体系、合理布局,有重点有先后的科学推进,有步骤的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4、优化项目配置 不同的乡村地区在社会事业、文化、产业、乡村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化的需求,总体看项目配置又存在分布的不均衡,我们要通过优化项目配置,补齐短板,发展重点,均衡布局。
5、多规协调、相互融合 这些年国家产业、生态、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了很多农村建设项目,但是不少项目之间缺乏协调,利用效率不高;同时有些项目只注重功能建设,没有与周边的乡土环境相协调。我们希望通过空间规划指引、多规协调把这些项目统一起来,减少冲突、复合利用,同时建设得具有乡土特色。最大价值地发挥建设项目的综合作用。
6、风貌美丽和谐统一 当下的乡村建筑风貌存在着一定的布局混乱、简陋呆板、张冠李戴等问题,与自然和乡村社会不和谐。也出现了很多三面光的水渠、挖山填湖的道路等破坏乡村风貌的现象,未来要用自由灵活的布局、本地的建筑材质、传统的形式和图案、绿树掩映的方式做出和谐统一、美丽而有特色的风貌。乡村风貌要充分尊重地域、民族、乡土,要反映生产、生活,要体现时代和文化。 未来乡村对工矿厂房、农业大棚、河塘沟渠、农业种植、树木绿化,建筑风貌等,都要进行系统的管控和引导。
7、针对建设热点 近期可以针对当前建设活跃的热点开展工作,如农民的产业(农田水利设施、厂房、大棚、水渠、棚圈),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桥梁、墓地),人居环境(房屋、村庄改造、树木、黑臭水体和沟渠的治理)等。农民着急建什么,我们就先解决什么。 四、《美丽乡村导则》精准指导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面大、分布散、复杂,用传统自上而下板块式的规划很难具体指导乡村的各项建设内容。
1、整体引导 在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乡土特色、保障村庄安全、满足现代化生产生活要求、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则下,从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入手,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分区管控、构建市域美丽乡村体系。
2、分区管控 为了便于政府管理者、设计师、施工队伍以及村民等使用对象的具体操作,提出了自下而上的问题导向与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分区的美丽乡村体系。制定风貌控制分区、明确各管控分区目标、制定分区美丽乡村建设导则、提出保护及控制要求。
3、要素控制 针对县域乡村的建设的山水田园、河湖水系、村庄环境、农房建设、庭院、晒谷场、河堤、桥梁、农村道路、垃圾收集点形式、污水处理方式等热点进行系统控制。图文并茂地明确建设形式、规模等控制要求,便于实施乡村建设管理。
(1)山水田园。系统的梳理影响山水田园乡村风貌的要素,包括生态山林、河湖水系、农田景观等,并提出关键的管控要求。生态山林。提出保护山林的具体要求,明确对砍树、挖山等破坏行为的惩罚办法和实施要求。河湖水系。河道。对清污、疏浚、拦坝等提出管控要求。河堤。管控河堤材质,河岸种植。池塘。注重保持原有乡土环境。沟渠。对治污,绿植,河渠三面光等提出管控。桥梁。对桥体实用性和形式、护栏材质等提出要求,保护古桥。农田景观。农田土地整理。整理零散土地,保持田塘园路。种植引导。对种植提出肌理、品种、季节等提出配置要求。大棚。提出布局、色彩、材料等要求。道路。对线型、路缘石、路旁景观等提出要求。
(2)村庄风貌。村落格局。注重保护乡村肌理,山形水系。整体风貌。与周边山水田林环境和谐,提出色彩风格要求。乡村景观。重要场所。分别对村庄入口、公共活动场所、乡村小品等提出建设指导。村庄绿化。村庄绿化。优化路边、水边、边坡、宅边等零散空间的绿化种植,对植株种类提出不同的建议。 (3)乡村建筑。农房建筑。建筑风貌。对建筑色彩、材料、细部、门窗、符号等提出管控。宅前屋后。提出绿植、铺装、农具等元素的建议。晒谷场。对布局、面积、长宽比、一场多用等提出要求。
(4)文化传承。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挖掘、抢救传统村落,建立档案,拓宽利用渠道。文化传承人、召集人。扶持传承人。文化场所、路线和空间。对布局提出完善建议。文化活力。对地域、传统和现代文化进行挖掘、传承和丰富,完善文化场所。乡风文明。以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为原则创建文明乡风。
(5)产业发展。农业。提出详细的产业引导,推进更加高效、生态、智慧的农业。工业。对布局、环境影响、产业方向等提出引导建议。服务业。提出布局建议、产业引导与鼓励项目类别。
(6)基础设施。饮水安全。对水源选择、水源保护、供水形式等提出指导意见。污水处理。提出选址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垃圾处理。提出垃圾分类和源头减少的原则,对垃圾收集方式和设施、处理方式等提出选择建议。村内道路。对道路铺装、停车方式、道路设施、标志等提出功能、风格、材质等其他要求。墓地。对选址、距离、选地等提出要求,提倡“绿色殡葬”理念。防灾减灾。针对人防、抗震、消防、防洪防涝等方面提出完善的要求与措施。
(7)公共服务。公共建筑。对建筑体、规模、功能、风貌等提出全面控制。公共服务。设立公服设施的设立标准、设施水平、功能要求等原则。
(8)综合管理。基层组织。对组织建设制度、公众参与方式、日常管理模式、乡绅乡贤、村规民约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建议,规范各类制度,建立良性的监督考核与奖惩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举措。要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
声明:本文作者 方明,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2018-06-01
2018-03-07
2018-03-07
2018-02-28
2018-02-27
2018-02-16
全文!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2018-02-07
2018-01-12
2018-01-01
2017-12-25
? ?唐山市新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冀ICP备16003673号
邮箱:ytbyzx@163.com 电话:0315-2038861 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祥富里物业办公楼南楼三层